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中药用法 > 正文

中药郁金的作用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异名】马蒁(《唐本草》),黄郁(《石药尔雅》)。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郁金或莪术的块根。

  【植物形态】①姜黄,详姜黄条。

  ②郁金,又名:毛姜黄(《广州植物志》)。

  多年生宿根草本。

  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

  块茎卵圆状,侧生,根茎圆柱状,断面黄色。

  叶基生:叶柄长约5厘米,基部的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具叶耳;叶片长圆形,长15~37厘米,宽7~1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三角形。

  穗状花序,长约13厘米;总花梗长7~15厘米;具鞘状叶,基部苞片阔卵圆形,小花数朵,生于苞片内,顶端苞片较狭,腋内无花;花萼白色筒状,不规则3齿裂;花冠管呈漏斗状,裂片3,粉白色,上面1枚较大,两侧裂片长圆形;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药隔距形,花丝扁阔;子房被伏毛,花柱丝状,光滑或被疏毛,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呈2唇形,具缘毛。

  花期4~6月,极少秋季开花。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姜黄或蓬莪术)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③莪术,详蓬莪术条。

  【采集】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

  【药材】①黄郁金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

  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两端稍尖,中部微满,长2~4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一端显折断的痕迹,呈鲜黄色,另一端稍尖。

  质坚实,横断面平坦光亮,呈角质状,杏黄色或橙黄色,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

  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

  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色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②黑郁金又名:温郁金、川玉金。

  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

  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两端钝尖,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长3~6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

  表面灰褐色,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

  横断面暗灰色发亮,中部有l条颜色较浅的环纹,中心扁圆形。

  气无,味淡而辛凉。

  以个大、外皮少皱缩、断面灰黑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

  ③白丝郁金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

  外形较黄郁金瘦长。

  断面内心呈白色(姜黄色素含量较少),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质地模糊不透明。

  味微辛,香气亦较差。

  以个大、皮细、断面结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④绿丝郁金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

  形状质地同黄郁金,但表皮较粗,断面色暗淡,深浅不一,少透明。

  味辛而重,香气不显。

  产四川。

  【化学成分】郁金块根含挥发油6.1%,其中莰烯0.8%,樟脑2.5%,倍半萜烯65.5%,主为姜黄烯,倍半萜烯醇22%等。

  还含姜黄素0.3%、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和芳基姜黄酮。

  另含淀粉30~40%,脂肪油3%,橡胶,黄色染料,葛缕酮及水芹烯。

  其有效成分是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

  【药理作用】

  1.对动物妊娠作用的影响:1.1.对小白鼠和家兔的终止妊娠作用:实验小鼠用未生育过的昆明种成年健康雌小鼠,体重28-35g,与健康成年雄小鼠合笼。每天检查雌鼠1次,发现阴栓作为妊娠第1天。小鼠分别于妊娠早期(6-7天)、中期(10-14天)和晚期(16-18天)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片姜黄水煎剂5或10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2天。小鼠于停药后1-5天解剖,检查子宫内胚胎发育情况,记录妊娠动物数,正常胚胎和坏死胚胎数。并在给药期间每天检查小鼠阴道2次,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凡阴道无出血,剖检时又无着床痕迹,则不列入计数。结果表明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片姜黄水煎液对小鼠早、中、晚各期妊娠都有明显作用,终止妊娠率分别为90-100%,口服给药则无效。实验家兔用健康雌性家兔,体重2-3kg,经隔离3-4周,确定无孕后,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80μg,24小时后先后与有生育力的2只雄兔交配,于阴道内检出精子作为妊娠第1天,分别于妊娠早期(8-10天)、中期(13-15天)和晚期(23-25天),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片姜黄水煎液4-8g/kg,每天1次,连续2-3天,于停药后3-7天解剖,检查子宫,并记录胚胎数。结果表明,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8g/kg片姜黄水煎液,可全部终止家兔早期和中期妊娠,使晚期妊娠家兔全部流产。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天花粉功效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