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儿科疾病 > 小儿营养不良 > 正文

小儿营养不良的病理特点和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0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小儿营养不良症(疳证)

    由于饮食供应不足,或摄入的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喂养技术不适当,或长期单用米汤喂养,或由于长期腹泻,使小儿体重逐渐减轻、体内脂肪渐减、精神萎靡、腹部胀大、青筋暴露,影响生长发育,即称为营养不良症,属于中医“疳证”范畴。
     营养不良症多发生于1~5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长期得不到足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机体处于“饥饿状态”,迫使消耗自身的组织。营养不良分有水肿和无水肿的营养不良症。有水肿的主要是蛋白质缺乏,从虚胖到水肿,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无水肿是总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都缺乏。
    中医认为,辅证的发生主要是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喂养不当,或过食肥甘厚味、生冷或不良的卫生习惯、感染寄生虫,或者病久体弱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受损,而致积滞伤脾,使脾胃虚弱、最终气血两虚而发为疳。
    西医认为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特别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比例失调,常易引起营养不良症。根据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蛋白质占15%、脂肪占35%、糖类占50%,如蛋白质过少而糖类过多,则小儿体格增长迅速,但肌肉不结实,虚胖,甚至水肿,抵抗力低,易感染。如蛋白质过多而糖类不足则出现小儿体重增长慢、瘦长、易便秘及食欲不振。脂肪过多而糖类不足的小儿体重不增,胃口不好,大便多带泡沫及不消化的食物。脂肪缺乏而糖类太多,又易食欲不振,容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疾病。
    一般营养不良临床上可分为三度,详见下表。       营养不良临床分度表

分度 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 腹部皮下脂肪 肌肉 皮肤 精神状态
15 %~25 % 变薄   不结实 颜色正常或稍苍白 正常或稍差
25 %~40 % 消失 松软 苍白、干燥 不活泼、睡眠差
40 %以上 面部皮下脂肪消失 老人貌包皮 干燥、弹性消失或浮肿 萎靡不安、多哭、呆滞

    治疗疳证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有“诸疳皆脾胃病”之说。疳证是虚实夹杂的病证,因此辨明虚实是立法用药的根本。而初起大多属实,中期虚实互见,晚期属虚为主。如果饮食尚可,则预后良好;如果胃口极差,抵抗力低,极易感染,或者发展为眼疳、舌疳或疳肿胀,则预后不良。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