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妇科 > 正文

经行浮肿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每逢月经来潮前或行经时面目或肢体浮肿,经后自然消退者,称为“经行浮肿”。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3~5天即开始浮肿,经净后浮肿消退。以育龄妇女多见。中药治疗效果好,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范围,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行浮肿主要病因病理是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受困。也有肝郁气滞,水湿宣泄不利。在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脾肾愈虚或气血壅滞,水湿泛溢肌肤而浮肿。治疗以健脾温肾利水为主,辅以调经,如因气滞者可予理气行滞,化温消肿。

    【病因病理】
    1.脾虚 脾主运化水湿,脾能统血。当经行之时,则血注于冲任而行经,如因脾气素虚经行阻血下注冲任,气随血下,脾气益虚,水湿内聚,泛于肌肤,而成浮肿。
    2.肾虚 肾主温熙,肾虚则温熙无力,肾阳敷布受碍,经行时经血下注,阴盛于下,肾阳更虚,温熙乏力,不能化气行水,故水泛而肿。
    3.气滞 情志久郁,经行不畅,气机不利,升降失司,水道通调不利,水湿不运,水泛为肿。

    【诊断要点】
    1.根据每逢月经前或月经期出现面目或肢体浮肿,经净后浮肿逐渐自然消退进行诊断。
    2.需与慢性肾炎引起的浮肿及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浮肿进行鉴别。可作尿常规、肾功能、血肉分泌等检查,必要时作妇检J超等项检查。
    3.需与营养不良性浮肿鉴别,尤其近年来盛行减肥节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应予重视。

    【辩证分型】
    1.脾虚 经行面目四肢浮肿,按之没指,脘闷腹胀,纳少便溏,神疲乏力,经行量多,色淡红。苔薄白,舌淡,脉儒细。
    2.肾虚型 经行面肢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骶冷痛,大便溏薄,月经后期,量少色淡。
苔薄,舌淡,脉沉弱。
    3.气滞 经前或经行面目及四肢肿胀,随按随起,少腹胀痛,经行不畅,经色偏暗。苔薄腻或白腻,脉弦。

    【分型治疗】
    1.脾虚治法:健脾渗湿,调经消肿。
    方药:五皮饮加减。
    白术15克 茯苓皮12克 陈皮6克 生姜皮5克 大腹皮12克 冬葵子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木香6克 桂枝5克加减:浮肿甚,伴乏力者,加党参10克、黄芪12克;大便溏薄者,去当归,加山药10克、扁豆衣10克、肉桂2.5克(后下);经行量多者,加仙鹤草30克、旱莲草15克、黄芪15克、小蓟草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
    2.肾虚治法:温肾利水,调经消肿。
    方药:真武汤加减。
    茯苓20克 白术15克 白芍12克 熟附片9克(先煎)生姜9克 仙灵脾9克 巴戟天9克猪苓12克 当归9克 泽泻10克 小茴香9克陈皮6克加减:骶腰冷痛较甚者,加杜仲10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12克(烊冲)、怀牛膝9克;大便溏薄者,去当归,加丹参10克、赤芍12克以调经;乏力者,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
    3.气滞治法:健脾理气,调经消肿。
    方药:天仙藤散加减。
    天仙藤15克 制香附9克 陈皮6克 甘草3克 乌药10克 木瓜9克 生姜皮9克 槟榔9克 桑白皮12克 当归9克 白术9克 川芎6克加减:经前乳胀者,如柴胡9克、八月札9克、郁金9克;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者,加赤芍12克、泽兰叶10克、红花6克、路路通9克;浮肿较严重者,加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包煎)、防风9克。

    【中成药】
    1.滋肾通关九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浮肿尿少者。

上一篇:月经过多
下一篇:习惯性流产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