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神经系统 > 头痛 > 正文

头疼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偏头痛?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偏头痛,是头痛病中的一个类型,同其疼痛在头部的一侧,常反复发作,故名偏头痛。病因不明,多有家族遗传史,且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病。头痛发作前常有视物昏花、眩晕或半身麻木等先兆。中医根据一侧头痛,起病急骤,时发时止,顽固难愈的特点称为偏头风。 诊断要点: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有典型的一侧头痛,并有头痛前的前驱症状 ,如眼前闪火星,或五色彩光,肢体麻木等,缓解期如常人,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即可诊断为本病 。 西药治疗: 在偏头痛发作时,可口服去痛片1~2片,对于缓解症状有较好的效果。缓解期间,应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伴有高血压者,可口服降压药,卡托普利,12.5毫克/次,2~3次/日;如系神经衰弱所引起的偏头痛,可口服安定,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或在睡前口服苯巴比妥0.1克。 中药治疗: 1.肝阳上扰证 表现:头痛头胀,左右不一,牵连眉棱骨及后颈部,且与情志变化有关,反复发作。伴眩晕耳鸣,目涩,心烦易怒,夜不安寐,胁痛,口苦口干,面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中成药: ①天麻钩藤冲剂,每次10~20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②复方羊角片(或冲剂),每次4~6片,每日3次,开水冲服。 食疗: ①熟地15克,枸杞子15~30克,菊花10克,水煎取汁,与粳米100克,煮成粥服。每日1次。 ②猪脑1个,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以小火炖煮1个小时,成稠厚羹汤时,捞出药渣,每日分2~3次服食,吃猪脑喝汤。 2.瘀血阻络证 表现:一侧头痛,病程较长,痛如锥刺,固定不移,面色晦暗,妇女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中成药: ①血府逐瘀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生姜水送服。 ②脑伤宁,每次20~25ml,每日3次,口服。 食疗: ①穿山甲50~100克,川芎6~9克,当归9~15克。同放锅内隔水炖2~3小时,饮汁吃肉,连服5~6天。 ②核桃仁5个,白糖50克,黄酒50克。将核桃仁,白糖捣碎成泥,再入锅中加黄酒,用小火煎煮10分钟,每日2次,连服3~5天。 3.痰饮阻窍证 表现:一侧头部昏沉而痛,胸脘满闷,呕吐痰涎,形体肥胖,或胃痛喜温,食欲不振,大便稀糖,舌苔白腻,脉弦滑。 中成药: 半夏天麻丸,每次6克,每日2次,空腹时温开水或姜汤水送服。 食疗: ①法半夏9克,炒扁豆15克,川芎9克,瘦猪肉60克,调料适量。前3味煎汤后去渣,入瘦肉煮熟,调味服食。每天1剂,连服4~5天。 ②薏苡仁30克,白芷9克,茯苓20克,陈皮9克。后3味煎汤去渣,入薏苡仁煮粥食。每天1剂,连服数天。 家庭自疗: 1.按摩:患者取坐位,自己用拇指揉按太阳穴、风池穴,每次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然后用单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侧头皮,提起、放松,反复操作,约3分钟。用食指指腹搓头维穴,以局部有热感为宜。最后,用拇指指端掐揉大敦穴,约1分钟。 2.刮痧:取头维至率谷经穴部位重刮3~5分钟,中等强度刮丝竹空,侠溪至足临泣3分钟左右。 3.拔罐:取太阳穴,采取刺络拔罐法。具体操作:选择太阳穴周围显露的静脉血管作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血管壁,使流出紫暗色瘀血,血止后,用小罐拔于其上,约5~10分钟去罐。最后用2%的碘酒棉球消毒针孔即可。7~10天治疗一次,一般3次为1疗程。 4.敷贴:取白砒、藤黄、斑蝥,红娘子各等份,研末后加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将1丸放膏药中间,另用1张膏药将药丸合入粘住,用针刺数丸放太阳穴,列缺穴上 ,胶布固定,1天1换,5天为1个疗程。 5.熏洗:川芎15克,晚蚕砂30克,僵蚕15克,香白芷15克。把上药共置砂锅内,加水5碗,用厚纸将砂锅口糊封,并视疼痛部位大小,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满头痛者,头部对准砂锅口(两目紧闭或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块大方手巾罩住头部,趁热蒸。每日1剂,每剂2次,每次薰10~15分钟。 6.刺血疗法:取两组穴位交替进行刺血,隔日1次,一组穴位选取患侧耳背上1/3近耳根部显露的血管。另一组穴则取百会,印堂,太阳穴。其中,太阳穴可加以拔罐配合。 生活提示: 偏头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常遇诱因而发作。因此,预防本病的复发,就显得非常重要。患者平时要修心养性,调节情志,不要因生活小事争吵不休,沉思苦闷。饮食上,不宜吃辛辣、肥甘饮食,包括调味品在内,戒烟酒。工作不要太劳累,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宜劳逸结合,更不能通宵达旦地工作或玩乐。坚持治疗、尽早治疗,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如果是以骤发的、剧烈的偏头痛,要排除高血压病或脑血管病,应到医院检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