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其他疗法 > 正文

艾灸:理气血逐寒湿通经络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赵中振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写于二○○九年端午节)

  2009年初夏,H1N1流感的出现使全球再度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人们似乎又在重陷2003年SARS的噩梦中。电视与报刊中也不时出现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导致全世界2200万人死亡的恐怖画面,令人不寒而慄。此刻,人们渴望新药问世,同时也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中医药。

  歷史上,东西方几大文明并起。在经歷了一次次战争和瘟疫的炼狱之后,一些文明古国和民族渐渐消亡了,而中华民族不但没有被毁灭,而且越来越繁盛。在中华民族逐渐成长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漫长岁月中,中医药功不可没。

  中医传统强调「治未病」,薰蒸艾叶便是其中一种有效方法。我国自古民间就有五月初五,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的习俗,有些地区新生儿还要用艾叶洗澡,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艾叶杀菌消毒、洁净空气,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清明时节,客家人习惯採集鲜嫩的艾草做成「艾糍」,服之以辟邪,据说可长年百病不侵。艾之塬植物从不生虫,这也使古人赋予艾神圣不可侵犯,甚至能「除毒气辟邪」的特性。用现代话讲,就是预防瘟疫。中医对于流行性感冒以辩证论治为主,从多环节、多层次进行预防与治疗。史载每逢瘟疫之年,都是艾叶丰产之季,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抵御病邪的武器,可谓天赐良药。中国民间广泛应用的「医草」

  艾叶是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较早的植物,《诗经》中「王风.採葛」条载:「彼採艾兮,一日不见,如叁岁兮」。《礼记.曲礼上》有:「人生……五十曰艾,服官政」之说,这裡五十曰艾,喻指人到半百,霜染双鬓如艾,此时阅歷已丰富,可以充当领导者的角色了。可见,艾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习俗已经密不可分。

  谈到艾叶,不能不提到针灸,因艾叶最早用途是灸,针与灸二者密不可分。针灸英文应当译为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但一般外国人只知「针刺」,而对「灸」为何物几无所知。我试从大家常上的Google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针刺(Acupuncture)与灸(Moxibustion)的出现率相差8倍。艾灸,在国内的使用也日趋减少,有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乾脆叫做针推学院,而把灸冷置一旁。一位在美国执业的中医朋友给我讲过这样的一个真实故事。一日,他正在用灸法给患者治病,楼下突然间警铃大作,几辆消防车风驰电掣而至,塬来是屋内的烟雾触发了大厦的烟雾探测器。他还告诉我,在美国曾遇到过有人将燃艾灸卷当成大麻吸毒投诉。不同文化与医药背景的差异,对于艾灸走出国门,也造成了一大障碍。

  「艾」药用之名与艾灸疗法,始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艾叶在复方中也较常见,早在《金匮要略》中有两个用到艾叶的处方:胶艾汤与柏叶汤,前者用于养血调经,后者用于吐血不止。艾叶在中国民间的应用极为广泛,又有「医草」之代称。唐代孙思邈倡导「蒸脐」疗法,内病外治、简便实用,在神阙穴温灸可治久病沉疴。

  艾叶在名称与品种上自古就出现了混淆。以艾叶之名在本草书中的正式出现是在南北朝问世的《名医别录》,位列中品。此后,中国歷代本草中多有着录。可是,为何这样常用的中药,在着名的《神农本草经》中没有提及呢?根据梅全喜教授的考证,在《神农本草经》中艾是以「白蒿」之名入药的。

  在最近一次到内地中医院考察时,薰蒸治疗室中「艾叶」的异味引起了我的注意。将该处所用的艾条与我在湖北收集的艾草(蕲艾)进行性状鉴定与显微分析对照后,我发现二者来源截然不同。

  艾灸:理气血逐寒湿通经络

  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曾有专着《蕲艾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蕲艾倍加推崇,有「艾叶,本不着土产,但云生田野,自成化(明宪宗年号1465-1487)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点明了道地艾叶所在。「蕲艾」除气味芳香之外,具有易燃、不起火焰、不落灰、不易引起烫伤的优点。而价廉质次的「艾叶」,仅仅起到加温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疗效,严重影响着中医的信誉。难怪不少针灸师谈到灸法便摇头,说艾叶没有用呢!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