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校诂法”与“注释法”关系辨析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四)

    校诂,就是校勘训诂方法;注释,就是医理阐释方法。校勘训诂偏于文理考证,医理阐释偏于医理的考证。校诂方法与注释方法既是统一的关系,又是矛盾的关系。笔者认为,贯穿于医学文献研究的主体矛盾就是考证经典的静态“原典义”和动态“诠释义”的关系问题,研究这一对矛盾也是体现文献研究的史学价值和现实价值的关系问题。这里所谓的“原典义”是指字词在原文环境中的最初始义或最初形态;“诠释义”指在解释字词原文时所涉及的医学道理。

    文献研究中的校勘训诂讲求“复原存真”,追求的是原典义;医理阐释讲求“理性发挥”,追求的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入过程。一个主旨是继承;一个主旨是发展。继承方面是要在基础性训诂考证的基础上对经典原文进行理解阐释工作;发展方面是要结合文献的开放性、动态性、时空性、专业性等特点在阐释的基础上对经典旨意进行深入发挥。

    研究中医经典文献,根本的目的不仅是探讨其医史学价值,更是要挖掘其理论的现实价值。任何经典言论的真理性都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仅仅依靠校勘训诂的方法来揭示经典中的“真理”是不够的。尤其医学本质上还是属自然科学的范畴,王世光的一番总结很有道理:“作者与解读者之间历史间距的存在不仅无法取消而且是必要的,这样才使得经典成为开放的文本,为读者提供了无穷的阐释空间,随着这一距离的不断加大,经典的原旨也日益融入解读者的理解当中。”[1]

    综合研究原典义与诠释义的关系,正是体现医学文献研究中逻辑的和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探讨医学文献的史学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典义与诠释义的一致性关系

    如果所要训释的对象是客观具体的实物、历史事件、规律现象等,理论上说,原典义考证就等于诠释义考证。医学属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观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事实。医学训诂内容主体是客观的人体及生命现象,是对经典原文提供的客观具体的实体、现象或历史性医疗事件进行考证,诸如脏腑器官、治疗器具、本草、临床症状、病案记载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搞清原典义就是搞清古人所提供的医学事实真相,而且无论何时诠释义都不应随时空变迁而与原典义发生根本冲突。原典义的考证与诠释义的考证是融为一体的工作,必须遵循校诂与注释方法的辩证统一规则,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义;以及从词义而句义,而段义,而篇义等,循序渐进地进行研究。如:《素问·评热病论》:“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关于汗、谷、精三者的关系,张介宾有注:“谷气内盛则生精,精气外达则为汗。”所以“汗生于谷”就是谷生汗的意思,但“谷生于精”却并非精生谷的意思。朴学家从文法角度对句中的两个“于”字做了正确的疏证:关于“谷生于精”之“于”字,“但做语辞,与上句‘于’不同。”可见,这里若不搞清原文之义,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汗、谷、精三者的关系。

    同样,《平人气象论》篇“前曲后居”,只有考证清楚“居”原始义,才能对所涉及的脉象原理作阐释;《五藏生成论》篇只有考证清楚“徇蒙招尤”的原始义,才能对所涉及的下实上虚的肝胆病症状作阐释;《痹论》篇“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只有对“虫”的原始义考证清楚,才能对所涉及的痹证的临床表现作阐释;注释家们对“居”、“徇蒙招尤”、“虫”等原始义的错误理解,必然导致诠释义的错上加错。正确的诠释义考证是建立在原典义考证的基础之上的。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针灸大成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