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李时珍药用衡量析疑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何以知道“字”是宋元时期的衡量单位?

    现在高等中医院校的方剂、《伤寒论》、《金匮要略》教材宋元明清时期药用衡量单位皆为斤、两、钱、分,学者也如此认为,如王振国先生认为“宋代设立两、钱、分、厘、毫之目。即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十分为钱,十钱为两,以十累计,积十六两为一斤。元、明至清代,沿用宋制,很少变易,故宋、元、明、清之方,凡言分者,是分厘之‘分’,不同于晋代两钱半为一分之‘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现一般用药多从其说,汉之一两,可用3克。”[5]

    但事实并非如此。宋元时期实行的药用衡制,既非汉唐时期的斤、两、分、铢制,也非明清时期的斤、两、钱、分制,而有其独立的衡制系统。由于宋元时期的衡制长期被后人误解,即认为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一样,都使用斤、两、钱、分制,故对这个问题须专文予以讨论,限于篇幅,这里仅讨论“字”这个衡量单位。

    “字”在宋元的医方中是衡量单位而非今人所说的估量单位,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

    1、宋元医方中大量用到“字”,并非用估量单位能解释。

    《普济本事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皮,不见火),芍药(各一两),甘草(六钱三字,炙),厚朴(六钱三字去粗皮,姜汁炙),杏仁(去皮尖,十七个),

    右锉如麻豆大,抄五大钱。”

    真武汤:“茯苓(去皮)、芍药(各三分),附子(一枚,炮,去皮脐,用四之一),白术(半两)。右粗末,抄五钱,生姜五片,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若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分;呕者去附子加生姜二两,咳者加五味子六钱一字、细辛一分、干姜一分。”

    以上方中出现了两、钱、字、分。“分”如是明清时期的药用单位,干姜、细辛用一分,不亦小乎?如是汉唐时期的衡制,怎么会有“钱”、“字”出现?甘草、厚朴、五味子秤六钱之后再用铜线撮三字、一字,不亦谬乎?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涂囟法:“麝香(一字),薄荷叶(半字),蝎尾(半钱,一作半字),蜈蚣末、牛黄末、青黛末(各一字)。”

    小黄丸:“半夏(一分),巴豆霜(一字),黄柏(末一字)。”

    蝉花散:“蝉花、白僵蚕、甘草(各一分),延胡索(半分)。上为末,一岁一字,四、五岁半钱。”

    上方中出现了“字”、“钱”、“分”,且不说半字如何撮,明清时期的1分是一两的百分之一,半分则为一两的二百分之一,一字、半字与一分、半分的区别在哪里?

    桃枝丸:“巴豆霜、川大黄、黄柏(末各一钱一字)。”

    麝蟾丸:“大干蟾(秤二钱,烧另研),铁粉(三钱),朱砂、青礞石(末)、雄黄(末)、蛇黄(烧取末各二钱匕),龙脑(一字),麝香(一钱匕)。”

    “桃枝丸”三味各一钱一字,难道是秤一钱后再撮一字吗?“麝蟾丸”提到“钱匕”,为什么“一字”不提“一字匕”?

    烧青丸:“轻粉、粉霜、硇砂(各一钱),白面(二钱),玄精石(一分),白丁香(一字),定粉(一钱),龙脑(十字)”。

    方中用到了“一字”、“十字。”“十字”难道是撮十下或别的撮法?

    2、“字”是宋元时期的衡量单位的另一个有力证明是考古文献材料。卢嘉锡《中国古代科技史·度量衡》所收序号3的银盆铭刻“重拾五两五钱一字”,序号5的银盆重“伍拾肆两壹钱贰字”,序号16的银托盘重“拾两捌钱叁字”[6],计金银须精细,不能估量。上列金银器上所刻的重量,明确地说明了“字”是衡量单位,而不是一个估量单位。金银也是不能估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