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素问》校诂派学术渊源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一)

    摘要:本文以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校诂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素问》校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及其生平著述,探讨了《素问》校诂派的学术渊源。

    回顾宋代至明清时期研究《内经》的学者,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校勘训诂家类(简称“校诂派”)和医学注释家类(简称“注释派”)。前者以段玉裁、胡澍、俞樾、孙诒让、于鬯等皖派朴学家为核心力量,治学风格偏于文理的考证;后者以吴昆、张介宾、马莳、张志聪等医学大家为主要代表,治学风格偏于医理的解释。《内经》研究史上为什么会出现“校诂派”与“注释派”两种不同的治学风格倾向,这与中国古代的大学术背景是密切相关的。纵观中国古代学术发展轨迹,贯穿其中的是经学的演变历程。从汉代的“古、今文经学”派之争,到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再到清末的“理学经世”,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有人总结:“我国的经学,从它的历史发展而言,只具两大变化,这就是汉学与宋学。汉学长于训诂,宋学长于义理。长于训诂者,常常注重经典字义的正确解释,对经典施以客观的理解;长于义理者,却是在注意经典字义的同时,更多地注重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圣贤的精神,将经典加以主观的(哲学化的)理解。”[1]医学“注释派”擅长医理阐释,医学“校诂派”擅长校勘训诂,正与汉宋两家之特色一脉相承,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

    对医学校诂派的全面系统研究,这是一个语言文字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皖派小学家对《素问》的校诂内容为研究对象,对这一交叉学科领域作初步的探索。追溯《素问》校诂派的学术渊源,乾嘉朴学鼎盛时期,皖派朴学的考据对象已从儒家经书扩展到医学、农学、历算等科技典籍,向医学文献的渗透,很自然地形成了一条皖派朴学医学考证流派体系,内容涉及医学诸多方面,《素问》校诂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当小学家们涉足医学文献时,最积极的意义是将小学方法引进了医学领域,为进一步建立系统严谨的医学专业训诂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下面重点介绍皖派朴学《素问》校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生平著述。

    胡澍与《素问校义》[2]

    胡澍,字甫,又字甘伯,号石生,绩溪县城北人。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官宦世家,为著名皖派朴学代表“绩溪胡氏祖孙”三人之一。其族祖父胡培,字竹村,嘉庆己卯进士,“为学渊源于先世,故于《礼经》独深。且皖中江、戴之遗风未泯,治经一循家法。”[3]据胡培系《户部郎中胡君甫事状》中言:“先君授以段氏《说文注》、顾氏《音学五书》、江氏《四声切韵表》诸书,遂通声音训诂之学。后见高邮王氏书,益笃嗜之。”[4]说明胡澍学归江永、戴震,治学崇拜江苏高邮王念孙。在治《内经》过程中,尊崇朴学前辈之说,娴熟地运用朴学方法,如:《素问》“病之形能”,“乐恬之能”,“与其病能”等“能”字的考证,胡氏认为均通“态”。又如赞同俞正燮训《素问》之“素”为“索”,但不同意其进一步释“索”为“空”,尊前辈之说而又不泥于一家之说。

    胡澍按:“俞氏以‘索’证‘素’是矣。而云‘素、索、丘,皆空也’。虽本刘熙、张衡为说,……正义实亦未安。今案:素者,法也。……黄帝问治病之法于岐伯,故其书曰《素问》。素问者,法问也。犹后世扬雄著书谓之《法问》矣。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典、索皆得训‘法’。夫曰:五法八法之问,义无乖牾。若如俞说,则是‘八索’为‘八空’,‘九丘’为‘九空’,‘素问’为‘空问’,不词孰甚焉,故特辨之。刘向《别录》云:‘言阴阳五行以为黄帝之道,故曰《太素》,《素问》乃《太素》之问答’,义可证焉。而其言不曰《问素》而名《素问》者,犹屈原《天问》之类也,倒其语焉尔。”[2]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德则能润身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