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评王孟英编《三时伏气外感篇》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三时伏气外感》是王孟英叶氏《幼科要略》中有关温病的一些内容编辑而成。这些内容,在王氏之前医家不甚重视,原因是“大方家视为幼科治法,不过附庸于此集,皆不甚留意;而习幼科者,谓此书为大方之指南,更不过问也”,王氏有鉴于此,故在编著《温热经纬》时,“于温热论后,附载春温夏暑秋燥诸条”,目的在彰叶氏温热之学,嗣后也确实引起了医界对它的注重。因此,王氏此举,是确有成绩,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一些欠当之处,应当提出商榷。

    一、删冬时伏气外感之欠当

    《幼科要略》着重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论四时伏气外感病,一论疹痘惊疳等儿科病。诚如近人所说:“叶氏在这篇著作中,详细地论述了四时温病的辨证论治法,充分反映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十分可贵的。”徐灵胎、王孟英诸家,对《幼科要略》评价甚高,徐氏说它“和平精切,字字金玉,可法可传。”王氏说它“为先生手定”,虽为小儿说法,大人亦可借鉴。既然如此,将详细论述四时温病之作,删去冬时伏气外感的内容,编后定名为《三时伏气外感》,是显然欠当的。《幼科要略》中,“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之序也”至“兹以四气常法列左。”一段文字,是论四时伏气外感病之概论,王氏为了符合把“四时”改成为“三时”的编法,这段概论自然只好一并删去。这样做,误使后人以为《幼科要略〗原只论三时伏气外感病而不及于冬时,是极不妥当的。后人率多沿用其篇名,置冬时伏气外感之文而不论,使叶氏论冬温之文泯灭而不彰,王氏难辞作俑之咎。但近人竟曲为辩饰,说“改名为《三时伏气外感》这是有原因的。其一,王氏曾说:‘奈大方家视为幼科治法,不过附庸于此集,皆不甚留意;而习幼科者,谓此书为大方之指南,更不过问焉。将阐发叶氏之东扶、鞠通、虚谷者,亦皆忽略而未之及也。予谓虽为小儿说法,大人岂有他殊,故于温热论后,附载春温、夏暑、秋燥诸条,举一反三,不仅为活幼之慈航矣。’这是王氏改名的理由之一。其二,华岫云注《温热论》说:‘邪从口鼻而入,故曰上受,但春温冬时伏寒,藏于少阴,遇春时温气而发,非必上受上邪也;。王孟英引沈尧封云:‘温亦火之气也,盖火之微者曰温,火之甚者日热,三时皆有,惟暑为天上之火,独甚于夏令耳。’认为这就是王孟英称三时伏气而不称四时的理由。”笔者以为,医界不重视《幼科要略》,根本不成为改四时为三时的理由,此实无须多辩,华氏注亦然。至于沈氏所云,原意为温热病春秋冬三时皆有,惟暑病独甚于夏令,引此作为改四时为三时之理由,尤见荒谬。

    二、辨冬时外感伏气文之不当删

    由于王氏改四时为三时的做法医多不辩其失,咸为承袭,甚加曲释。加上叶氏论四时伏气外感,以春温、夏热、秋燥、冬寒标目,而冬寒(即正伤寒)不属于温病。致人莫知王氏改四时为三时之非,故冬时外感伏气文不当删之理由,尚须加以申说。叶氏论四时外感以新感伏气为大纲,《幼科要略》亦然,叶氏论春季外感,于伏气则有春温之论,于新感则有风温之说;论夏季外感,于伏气则有“发自阳明”、“伏热烦渴”诸论,于新感则有“夏季温热上受,首先入肺”,“秽暑吸入,内结募原”等说(唯《温热论》专论新感。《幼科要略》着重论伏气,于新感暑病文略,须取有关案互参);论秋季外感,于伏气则有伏暑诸案,于新感则有秋燥之条;其论冬季外感亦然。冬季新感病若系“暴冷折阳,外感发热,头痛身痛,呕恶,必从太阳”,此即正伤寒,此固不属于温病。但“若冬令应寒,气候温暖,当藏反泄,即能致病,名曰冬温。”冬温为病,亦有新感、伏气两种,新感冬温,邪自外入,首先犯肺,与风温不殊;若伏气冬温,即系新感引发,亦以里热为主,故叶氏云:“若涉表邪一二,里热必兼七八。”此种冬温,因“里热炽烈”,故叶氏明文指出:“其治法按症,必以里症为主。”然因孟英独舍弃有关论冬温文,后人误会冬季无伏气温病,遂使叶氏温热之学残缺而不全,故欲为叶氏温热学说存真,尚须就有关冬温之文结合其医案探究之。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