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敦煌医学资料研究概况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医术医方类卷子

    医术医方类古籍有42种,大多不知书名及撰者,记载1000余首医方。内容广泛,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此外还有大量美容长寿方;外治法诸如贴敷、熏洗、摩膏、溻渍等数十种。充分体现了防治一体的学术思想。考察医方年代,认为其中除个别是见于前代医学方书的古方外,多是六朝隋唐医家通过临床验证的有效验方(包括单验方)。如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五首救卒死中恶方,有用硝石、雄黄散剂着舌下治疗中恶、急心痛、手足厥冷等急救措施,早于西方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千年。

    3、针灸类卷子

    敦煌针灸类卷子共有6种,原卷缺书名标题及撰人。但S·6168,S·6262据马继兴考证出自唐季昔。此卷子系将灸法治疗所用经穴,分别贴记在多幅人体图上。P·2675,卷子首题《新集备急灸经》,根据考证知其原初刊于唐代。该卷为写绘本,卷子正、背两面连续写绘,马继兴将正面称之为甲卷,背面称之为乙卷予以研究。P·3247,正、背两面书写,马继兴称其为《人神流注》残卷,原撰人及撰年均不详,据考证本卷子抄写年代晚于公元926年。《灸法图》、《灸经明堂》撰写人及撰绘年代均无从考证,但根据字体、文体、封存时间等,其撰著年代多系唐代或是唐以前作品。

    4、本草类卷子

    本草类卷子有4类8种。龙·530为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苏敬等《新修本草》四种为S·4534,名为新修本草;P·3714的新修本草以及编号为P·3822的新修本草和新修本草许里序例。此外,还有《食疗本草》一卷,编号为S·76;《残本草》一卷,卷号为S·5968。前三种手抄本都有部分佚文保存于传世古医书中,而后一种卷子脱失较多,经考证多不见传本问世。

    5、藏医药类卷子

    敦煌古藏医药卷子有5种。编号分别为P·T1057、P·T1044、P·T127、P·18·017以及India office 56.57。其主要内容为火灸疗法和灸法图,为研究藏医药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

    6、道家类医药卷子

    道医药卷子有5种。编号分别为P·3043、P·4038、S·5795、S·2438以及罗振玉家藏的《疗服石方》。卷子的书名、撰著年代以及抄写年代不明,属于古佚书佚文类。其中《绝谷仙方》从避讳字角度考察其抄写年代约为公元874~994年间;《道家养生方》抄写年代为公元684年以后,是唐代写本;《残辟谷方》抄写于唐代;《服气休粮及妙香丸子方》抄写于公元684年以前;《疗服石方》也为公元684年以前的唐代写本。

    7、佛家类医药卷子

    佛家类医药卷子有9种。编号分别为P·2665、P·3230、P·3777、P·3244、P·2637、P·2703、P·3916以及S·6107、S·5598。原卷多残缺不全,据考多为隋唐时代作品。

    此外还有医事杂论类的卷子17种。多首尾残缺,撰写和抄写年代不详。值得进一步整理研究。

    研究价值

    1、丰富了隋唐前后的医学典籍,尤其丰富了魏晋南北朝的医学文献

    敦煌医学卷子主要是隋唐五代写本,不少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原件抄本,有的卷子编撰时间更早。如P·3481是现存最早的《灵枢经》残断;P·3287卷子的内容是王冰编次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之前的文字。P·3714是《新修本草》最近古抄本,比日本传本还要早60多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六朝时期的写本,如龙·530卷子经多人考证(小川琢治、范行准、马继兴等)认为是六朝写本;再如《亡名氏脉经第一种》根据马继兴推测其撰年也在六朝时期。此外,隋唐时期的写本必然蕴涵着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想,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参考价值。就内容而言,敦煌医学卷子中有些是首次发现而未见传世的古医籍,如S·5614《平脉略例》,S·6168灸经图卷、P·3655《明堂五脏论》、P·3477《玄感脉经》等等。此外,通过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研究,发现了不少久已失传的古代“经方”。根据马继兴考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虽非梁·陶弘景原著,但系隋唐时人传录陶氏佚文而成。文中记载有小、大“六神”汤方。而今本《伤寒论》中只有四神中的三神,而敦煌本则完整无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还辑录了古医方类著作《汤液经法》及《桐君采药录》两部古书部分佚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