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敦煌医学资料研究概况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为古医籍的校勘和辑佚提供了重要资料

    我国的一些重要医籍,或原书早佚,仅在后世著作中引有佚文;或今虽有传世本,而需校勘者。敦煌卷子中保留的原书古抄本,为这些古籍的辑佚和校勘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如P·3287《三部九候论》是组成《素问·三部九候论》的一篇重要原文,因而可校勘该篇;P·3481《病形脉诊》可供校勘今本《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等等。由唐代政府组织官方撰著的《新修本草》,自宋代以后早无传本。敦煌遗书中有关《新修本草》的卷子有四种,即S·4534、S·3822、P·3714、及李氏旧藏(甲、乙、丙、丁各本),均系早期不同的传本。再如《食疗本草》原书早佚,仅存佚文,S·76《食疗本草》残卷即为其早期写本之一。敦煌卷子的抄写年代下限为公元1060年左右,大多为唐代写本,从而为医学史考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反映了隋唐五代及前后医药学术成就

    敦煌医经残卷反映了当时医学理论和脉学的成就。而针灸方面,隋唐以后医家详于针而略于灸,敦煌出土的针灸卷子有两部是灸疗专著,是目前保存最古的汉文灸疗图。文中记载灸耳尖阴会穴治疗眼赤疮翳以及用灸法治疗急症等记载,反映了灸法在当时被用于急症治疗的概况。在本草卷子方面,如龙·530《本草经集注》残卷中,将中药分为石、草、虫、兽、果、米等类,创造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文中并可见十八反药的最早记载。关于医方残卷,甚为珍贵。因大多数是六朝、隋唐时期临床医家的效验方。内容广泛,涵概内、外、妇、儿,尤其是用于急救的有效验方颇多,为现代临床医家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方面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资料。

    4、敦煌藏医药卷子说明了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通过对敦煌藏医药卷子的研究发现“火灸疗法”有其独特的取穴方法,并且受当时的印度医学影响极深,此外也揭示出藏医药学与汉族中医药学早期密切的关系,是祖国医药学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分支。

    5、解决了在医学史研究中若干长期争议的问题

    敦煌医学遗书的发现,由于其抄写年代的下限不晚于五代末期是不争的事实,故在此基础上对于宋本《伤寒论》“辨脉法”和“伤寒例”两篇撰年问题的长期争议予以解决。再如《王叔和脉诀》是传世古医籍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书名虽然是魏晋医家王叔和之名,由于内容和体例与王叔和所撰《脉经》迥异,因而历代学者在其撰年问题上意见分歧不一。今据敦煌卷子P·3655《七表八里三部脉》和《青乌子脉诀》两书对照,证明《王叔和脉诀》撰年应在唐代以前;通过P·3287《亡名氏脉经第二种》所引《脉诀》也可佐证。

    综观70余年来对敦煌医学资料的研究,发现早期偏重于对原始资料的复制、编目和题跋方面,与敦煌资料外流不无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着重于对医药卷子内容、编撰年代以及抄写年限、版本和释文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方面的价值,对佚散古药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又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王凤兰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