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嘉靖四十一年辛酉,公元1561年,一妇人远行而昏厥,全又十全大补汤去地黄、芍药,加细辛、半夏、干姜,三剂而安。(同上)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公元1563年,罗田县致仕州判汪城南内子病伤寒,十余日不大便,全以小承气汤去大黄加栀子,作大剂一服。微溏而安。(同上)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公元1565年,董西麓之子17岁病伤寒,似白虎证而脉虚,予黄芪(炙)、当归(酒洗)各一两,作汤服之而愈。(同上)
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公元1566年,罗田县知县肖峰患伤寒,前医叠进汤药不效。全从阳明、少阳并病论治。处方:小柴胡合葛根葱白汤,一剂而愈。(同上)
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湖广右布政使孙,因阅卷得目疾,眼珠胀痛,全以八珍汤加减治之,遂愈。(《保命歌括》卷三十五)其女误食菱角伤脾,面肿而喘,夫人忧之,命全进药。全立一方,钱氏异功散加藿香叶、苏叶,一剂而安。(《幼科发挥》卷三)
隆庆二年戊辰,公元1568年,全之亲家李双溪,病发热,神昏,便秘。全诊为内伤似外感证,乃用补中益气汤加猪胆汁,取下结粪如羊矢者二、三十枚,服20贴而安。(《保命歌括》卷三十五)
孙淮海之女病痢,召全治之,予河间黄芩芍药汤加人参服之,五日病安。(《广嗣纪要》卷十六)
隆庆三年己巳,公元1569年,孙淮海之女7岁出痘,伴见发热,面赤腮肿,痘疹见逆状,举家皆惊,全以色脉无恙,认为病在经络,以保元汤加味,渐次调理而愈。(《痘疹心法》卷十二)
隆庆五年辛未,公元1571年,程旋溪之子出痘而多笑,全知其为心火有余,乃令用黄连一钱,山栀仁七分,辰砂五分,水为丸服之,三日后笑渐少,不数日又作喘,喉中汩汩有声,全诊为肺热症,乃制清金散火汤,一剂而减半,再剂而喘定。(《痘疹心法》卷十二)
万历元年癸酉,公元1573年五月,湖广右布政使孙小姐病泻,7月犹未止,并渴甚,诸医治之不效,全以白术散加天花粉,五日渴、泻俱止,热亦渐退。(《幼科发挥》卷三)
万历七年己卯,公元1579年,全已逾80岁,乃在1549年所刊《痘疹心法》基础上,“补其缺略,附以医案”,重新付梓。(《痘疹心法·自序》)
万历七年己卯后,万全卒。
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江苏,210029) 赵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