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中药基础 > 正文

温里药和方剂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用量:3-9克。

  (六)艾叶《别录》

  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

  别名:陈艾叶、生艾叶、蕲艾。

  处方用名:陈艾叶、生艾叶、蕲艾、艾绒。

  药用部分:叶、花。

  性味;苦、辛、温。

  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主治与应用:

  1.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适用于虚寒性的脘腹疼痛,少腹冷痛、痛经等证,常与当归、香附等同用。

  2.能温经止血。炒炭可增强其作用,多用于虚寒性的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下血等证,常与阿胶、熟地等同用,如胶艾汤。如兼气虚不固者,又须与党参、黄芪、白术同用。

  用量:3-9克。

  二、温里方

  (一)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熟附子9克 干姜9克 炙甘草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回阳救逆。

  主治:

  1.少阴证,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弱等证。

  2.误汗或大汗所致的亡阳证。

  方解:方中以附子大辛大热、温发阳气、祛散寒邪,为主药;辅以干姜温中散寒,协助附子回阳之力;佐以甘草温养阳气,并能缓和姜、附之过于燥烈,共成回阳救逆的方剂。

  临床应用:

  1.本方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功能回阳复阴,适用于泄泻不止,大汗或大出血后的手足厥冷、脉细欲绝的证候。

  2.各种疾病发展到阳虚寒盛的休克期,或因虚脱所致的手足厥冷、心悸气短、脉沉弱者。

  3.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剧烈吐泻所引起的末梢循环衰竭。

  注意事项:本方治四肢厥逆,属于阳虚阴盛之证。如四肢厥逆因于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者,此乃四逆散证,非本方所宜。

  (二)理中汤《伤寒论》

  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 炙甘草6克 白术12克。

  用法;水煎服,也可炼蜜为丸。

  功能;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方解;本方是治疗脾胃虚寒的常用方剂。方中以干姜温运中焦,祛散寒邪,恢复脾阳,为主药;辅以人参补气健脾,振奋脾胃功能;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合用具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是一温补的方剂,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病证。以脉象沉细或迟缓,舌淡苔白滑,溲清便溏,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

  2.本方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证。寒多者以干姜为主药;虚多者以人参为主药;虚寒俱甚者,则参、姜皆为主药。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晄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3.本方用于中焦虚寒,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

  (三)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熟附子6克 茯苓9克 白芍9克 白术6克 生姜9克

  用法;加水600-800毫升,煮1-1.5小时,中间再勿加生水,煮取2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服2次。

  功能;温阳利水。

  主治: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舌淡而润、苔白、脉沉细者。

  2.发汗过多,阳气太虚,寒水内动,水气凌心,而见心悸、头晕,身体振动而欲地,舌淡润,脉沉细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