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医药史料 > 正文

独特的针灸疗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使用针灸治病取得显著疗效的病例,见于二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据载,约在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用针刺法使昏迷不省人事的"尸蹶"病人苏醒过来,后来经过其他综合治疗,病人终于痊愈。扁鹊救活尸蹶患者的事迹,在当时大为轰动,被誉为有"起死回生"的妙术。《后汉书·华佗传》里,也记载了华佗应用针灸治曹操顽固的"头风"症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

    有关针灸的介绍,中国历代医学文献有过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里,谈到针灸的内容己相当多了,尤以其中的《灵抠》部分,对经络学说、穴位、针刺用具、针刺方法、针灸适应症与禁忌等,叙述很详,它初步奠立了针灸学的基础。因此,后来《灵抠》曾被人称为"针经"。

    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后,发现在某一个穴位针刺后,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的针刺感应,往往是沿着一定的方向传导扩散。久而久之,又发现有些穴位,在被针刺时,具有相同或类似的作用。于是将这许多有类似作用的穴位联系起来,由点扩展到“线”,产生了"经络"的概念。同时,由于在某一个穴位或几个穴位施行针灸后,能够医治其他部位或某个内脏的病痛,因而认为“经络”是人体的体表某些部位与其他部位之间、某些内脏与某些体表之间的特殊联系。所以《灵枢》说经络是"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古人把纵行的“干线”叫做“经”,它含有“径路”的意思;把从“经”分出来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支脉叫做“络”,它含有"网"的意思。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通过这许多纵横交错、内外贯通、遍布全身的“经”和“络”,构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认为它对于调节、维持人体的各种机能具有密切的关系。

    《内经》中谈到了针和灸在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其中一个突出的治疗作用是针刺可以广泛地用于止痛,常能获得"针到而痛止"的独特功效。《灵枢》的经筋篇中屡次提到"以痛为输"。在这里,"输"是穴位的意思,也就是说直接在疼痛处取穴扎针的治疗方法。

    公元283年问世的《针灸甲乙经》,是现存第一部系统的针灸学专著,系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所编著。作者本来不是从事针灸医疗工作的,因在中年时期患了“风痹”症,深受疾病缠扰之苦,于是钻研医学,特别学习了针灸学。他总结了前人针灸学上的成就,选辑《内经》中分散在各篇内的有关针灸的记载和论述,给以系统的整理。并且参考《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依照头、面、胸、腹、背等部位记述穴位的方式,以及该书所列举的许多疾病施行针灸治疗的方法,结合作者自己的实际经验,编著成了《针灸甲乙经》。书中记载有340多个穴名,共640多个穴被。并论述了针灸的理论、操作、适应症与禁忌等。这部书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独特的针灸疗法(续)

    到了唐代,针灸学的发展主要有两个较突出之处,一为彩色经络穴位图的出现,二为针灸正式成为独立的专科。

    唐代明确记载经络穴位彩色图的是《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说"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中国针灸学的经络穴位图,本来在《备急千金要方》之前早已有了,只是似乎还无彩色图。而且,由于经历了若干年数的多次辗转描绘,使得一些经络穴位图产生了某些差误。因此,孙思邈依据6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名医甄权等人所绘制的经络穴位图为基础,新绘制了彩色的经络穴位图。很可惜的是,上述彩色图后来也未流传下来。

    谈到甄权,《旧唐书》里有他的传记。他之所以学医,是由于母亲患病,后促使他在医学上很有造诣,对针灸术也很擅长。当时鲁州刺史库狄嵌两手苦于"风痛",无法拉弓射箭,虽经不少医生治疗,均未奏效。后请甄权诊视。甄权认为只需针刺一次即能痊愈,于是嘱患者手持弓箭对准靶,然后针刺其"肩髃"穴⑦,随即嘱患者引弓试射,果然患者能两手毫无阻碍地引弓而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