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关于中医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关键词:古医籍 临床中医学 交融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医药古籍文献与现代中医临床的交融问题。从交融的含义、交融的六个方面现状和对中医临床文献学的概念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阐发。

    话题缘由

    这个话题是余瀛鳌先生在上海文献会上的发言,提出编写《中医临床文献学》的一些思考,在此我们想借这个话题为引子,与各位同行共同讨论。

    1.时代的需要: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全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认真抓好中医药文献整理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对科研工作强调疗效第一的观点,医生是提高疗效的主体,培养临床优秀人才,造就新一代名医是21世纪的系统工程,其中本科阶段则应打好基础,学习经典、熟读经典。两位领导的讲话都涉及到中医文献工作,我们责无旁贷地肩负此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古籍整理一贯的方针,所以我们要自觉贴近现实,参与现实,了解中医药学医、教、研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只有这样,文献整理工作才能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同步,得到他们的理解,发挥其社会作用。

    2.学科发展的需要:从近十年文献会议发表的文章及中医期刊来看,由战略研究、概念研究、一书的研究到疾病文献研究、疾病史、医案史等诸多方面,显示文献研究趋于深化,而临床文献研究越来越成为主要话题。古老的中医药学之所以充满无限生命力,在于以整体恒动观认识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辨证施治组方灵活,治疗手段丰富,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存数以万计的中医古籍,蕴含着千百年医家医学思想、论治经验,期待我们去发掘整理并向临床提供具有实用和开拓价值的信息。

    作为一名临床文献工作者,如何面对21世纪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提高临床疗效,提高学术水平,培养优秀临床人才的需要,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利用所学相关学术知识做好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

    我们对交融的认识

    1.交融的含义:

    文献一旦发行出版就意味着取得广泛传播的权利,进入社会流通渠道(图书馆、书店),而古籍是流动的东西,帛书、简策、卷子等流传至今,给我们带来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学信息,让我们去研究它,汲取今天有用的成分;反过来今人又将这种认知的合理性以专著专文的形式传播至读者的手中,这就是一种交流。文献工作者是将古代文献转化为现代文献的主体。客体是读者,是文献的利用者,他们认识利用的程度,取决于主体对古籍文献交流所得,甚至与融入的程度相关。对于古籍来说,我们又是读者,是客体,我们利用了它的合理信息,同时,我们将整理研究的成果又传播给读者,交流交融的过程就发生在其中。主体和客体是可以互为转换的。

    文献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流是彼此把自己有的给予对方。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则是文献交融的最高形式,远如张仲景在熟谙《素问》、《九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基础上,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就是结合当时有效方剂及自己的临证经验,已无法分出哪些是仲景的,哪些是他参阅其他医籍的内容,后世《伤寒论》的研究代不乏人,将自己的学术观点融入自己的著作中,为我们今天学习《伤寒论》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如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在治疗上颇具特色。近如秦伯未的《谦斋医学讲稿》、方药中的《辨证论治七步走》及《现代名医经验》丛书收入刘弼臣、罗元恺、赵绍琴等名医的医论医话,无不渗透着中医古籍的理论根底,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这些成果都是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交融的一种体现。

下一篇:痰证溯源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