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张灿玾对经典医籍研究的贡献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关键词:张灿玾 中医经典 文献研究

    摘要:张灿玾教授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数十年,为古医籍的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经典医籍的研究方面,颇具心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重点介绍了先生对《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的研究心得,以及运用经典医籍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经验,以期对研读经典医籍者有所启迪。


    张灿玾,男,1928年7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先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在中医临床、古籍整理、经典医籍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两次被山东省委、省政府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先生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先后被卫生部指定为华北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牵头人、学术评审组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审委员,承担和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多项,出版了《针灸甲乙经校注》、《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等12部学术著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在中医文献学科的理论建设方面,先生撰写了百余万字的《中医古籍文献学》,为该学科的理论建设作出了贡献。在经典医籍的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经典医籍研究心得

    1.《黄帝内经》的研究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渊薮,对其进行研究者代不乏人。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撰写了70余万字的《黄帝内经文献研究》一书(尚未正式出版)。该书对《黄帝内经》的作者、形成年代、流传演变及学术渊源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

    有关《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先生认为今本《素问》与《灵枢》当是取材于先秦、成编于西汉、补亡于东汉、增补于魏晋或南北朝、补遗于唐宋。①取材于先秦。《素问》与《灵枢》的引书中,有诸多与阳庆禁方书名称相同或相近者,如《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灵枢·寒热病》对经脉有“臂”、“足”之称,如“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此与马王堆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之称谓亦同。此可说明其引用的文献,必有诸多源于先秦之旧籍,或有的内容为汉以前之遗作。②成编于西汉。虽有人言其成书于战国或周秦时期,然汉以前今存文献,均无“医经类”之书的记载。另据《素问》、《灵枢》中诸多涉及于天文、历法、五行与五脏之文,均与西汉有关文献相吻合。确认其成编于西汉,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比较契合。③补亡于东汉。《内经》成书之后,经战乱之灾,必有所散亡。据钱超尘《内经语言研究》列举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八正神明论”、“离合真邪论”、“针解篇”,《灵枢》之“外揣”、“经别”等篇韵文的研究,发现东汉音和西汉音的不同。说明似此等文例,极有可能为东汉人所增补。或搜求遗文而加以补充,或全系新撰而成的篇文,惟今亦难详考。④增补于魏晋或南北朝。晋初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文已言及《内经》“有所亡失”。而今存王冰次注本《素问》与全元起本篇目及《太素》相校,多出运气七篇大论。据王冰序云,似张公秘本中已有之。此部分内容,晋以前及《甲乙经》中均未论及,故其或当魏晋南北朝时所补。⑤补遗于唐宋。王冰注本缺“刺法”、“本病”两篇,然林亿新校正《素问》时,已有此二篇流传于世。林亿等观其文义,认为是后人依托,故未予认定。[1]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