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王充说:“人禀元气于天”(《无形篇》),“元气,天地之精微也”。(《四讳篇》)这里的气,指的是一种精微物质,又称“精气”,与《内经》“人始生,先成精”之意相合。在医学上,这种“精气”被称为“先天之本”,于人的寿夭生死关系至切。所以,王充也说:“诸生息之物,气绝则死”(《道虚篇》)。先天之本已竭,人岂能不死呢。
人出生后,赖以存活者,就是饮食水谷。《内经》曾告诫人们:人绝水谷则死。至于水谷的消化吸收,在《素问·经脉别论》篇中言之尤详。王充继承了这一医学知识,指出:“夫人之生也,禀食饮之性,故形上有口齿,形下有孔窍。口齿以噍食,孔窍以注泻。”(《道虚篇》)他又讨论了人的“后天之本”。人长有消化器官以吸收养料,长有排泄器官以清除废物,这是禀气(怀胎)时就定了的,乃人的生理之常。如违反了这生理自然之道,去寻求“服食药物”、“辟谷不食”、“恬淡无欲”等可使人“度世无死”的谎言,轻则致病,重则丧命。所以他说:服食药物太多,会使人中毒,人不进食肯定要饿死。食气不能饱人,只能“气满腹胀”。至于“恬淡无欲”,亦不能长生。并以草木为例,说明其虽无性欲,但生命不及人长久。“夫人,物也……物无不死,人安能仙?”(《道虚篇》)以上都是阐论不能违反生、长、壮、老、已这一自然规律。医学科学思想丰富了王充的哲学思想的内涵,使他透过了当时神学的暗室,看到了科学思想的火花。
养生可却病 功成三折肱
王充认为,长生不死是荒诞不经的妄说。但服药可以却病,养生可以延年益寿,使身心健康。且他晚年贫病交至,故颇注意养生之学。正如古人所云“三折肱后为良医”一样,他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和认识。
一、养生原则1.强调肾精:“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禀受也”。王充这里的“命”,指的是自然寿命,也就是他说的“百年”,这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述的相合。现代人体生命科学论证人体机能可以持续120年,关键在于自我生命计划,也就是古人的养生。“禀受”也就是人的先天禀赋,它受之于父母,与生俱来。他在《气寿篇》里指出:人的寿命与在母体中的禀赋有关,禀受强的人,就健康长寿;反之,就体弱、多病、短寿。2.畅怀节欲和社会安定:《气寿篇》说:“圣人禀和气,故年命得正数。气和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长寿人。”“幽居静处,恬淡自乐”(《佚文》)。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宽心处世;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自然能长寿。据现代科学家观察统计,长寿的人96%是乐观的。3.顺应自然:“使物生者,春也;物死者,冬也。春生而冬杀也。”(《变动篇》)人也应顺应自然,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古训。4.勿过劳思:王充在《效力》、《书虚》二篇中,都引用了秦武王时大力士孟说举鼎不任,力绝而死;颜回和汉代郭路因思虑过度,而致“劣倦罴极,发白齿落”或“精思不任,绝脉是灭”的例子,说明劳思过极,损人年寿。5.切忌酗酒:《语增篇》告诫人们:殷纣王和魏公子无忌等沉溺酒色,不舍昼夜,结果轻者成羸疾,重者“困毒而死”。
二、养生方法1.气功和导引:王充说:“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适,适量;则,定量)。闭明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自纪篇》)《后汉书·王充传》也说他“裁节嗜欲,颐神自守”。可见,他练功是动与静相结合的。他深为自己在这方面起步太晚而感到遗憾,晚年以切身体会撰成《养生书》16篇以示后人,可惜我们现在已无从知道它的内容了。2.药物:“服食药物,轻身益气,颇有其验。”(《道虚篇》)《自纪篇》中也说他自己服药和气功相结合。3.饮食:《自纪篇》中指出:饮食适量而止,过则有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