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摘要:《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内因,以补仲景之不足。《三因方》引用《金匮》原文有七、八十处,且有些差异甚大,仔细对照、玩味,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悟。由于历史原因,《金匮》脱简甚多,从《三因方》中往往会得些许补充,这对理解《金匮》的原文也有一定的参考。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下简称《三因方》),成书于公元1174年。作者陈言,字无择,该书承《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的三因之说而作进一步的发扬,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故全书以三因为纲,对脉法、病证、方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书分18卷,按照病因归类,列180门,载方1000余首,辨证论治,条分缕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予以很高的评价:“是书分别三因,归于一治。……文词典雅而理致简赅,非他家鄙俚冗杂可比”。

    据《三因方》序文所载,早在绍兴辛巳(公元1161年),陈无择即著有《依源指治》6卷,从书名可以看出,这是依据疾病病因进行治疗的专书,是临床常用方剂证治的汇编。书分81门,先是叙述阴阳、疾病、脉象、病证,其次是病因,还集注《脉经》,内容相当丰富。从书籍内容的比较及时间先后的过程看,《依源指治》应是《三因方》的初稿或雏形。“君子不示人以璞”,治学严谨的陈无择对此书不甚满意,故迟迟没有付梓。以后,陈无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入,并加以充实锤炼,终以《三因方》面世。

    从年代先后看,《三因方》的成书当在林亿校订《金匮》之后。《三因方》的“五科凡例”中有“金匮之言,实为要道”之说,可见陈无择对《金匮》推崇有加,同时也提示了陈无择对《金匮》相当熟悉,书中不少地方对《金匮》内容的引用,裁剪得当,切合实用。同时,从后人学习和研究《金匮》的角度来看,这些内容又成了重要的参考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略作介绍,以抛砖引玉。

    举三因纲领病证

    《三因方》以三因鸣世,书中分别列《三因论》、《内所因论》、《外所因论》等专篇讨论三因为病。其《三因论》曰:“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金匮有言,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以此详之,病源都尽。”无疑,陈无择的三因论源自仲景,但细析内容,却与仲景三因有别。仲景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只讲了外因与不内外因。陈无择在深入思考仲景三因的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五志太过致病的理论,提出了“内则七情,外则六淫,不内不外,乃背经常”的新观点,对病因作了更为完整而简明的分类。这里,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一类病因——内因,以补仲景之不足,而对外因与不内外因的论述,一仍仲景之旧。

    《三因方·六气叙论》曰:“气应异象,逆顺变生,太过不及,悉能病人”。对六淫的产生,认为是气(六气)的太过不及所致,这与《金匮》中的“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说法相合。

    《三因方·叙中风论》提出:“夫风为天地浩荡之气,正顺则能生长万物,偏邪则伤寒品类”。这里的“风”与《金匮》的“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的“风”相同,均泛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它是人类赖以生长不可缺少的气候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变成致病因素,加害于人体。可见陈无择对病因相对性的认识,也源于仲景之说。在《三因方·外所因论》中也有类似叙述:“由是观之,则知四气本乎六化,六化本乎一气,以运变而分阴阳,反则为六淫。”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